九游会网: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让革命旧址“常读常新”
来源:九游会网 发布时间:2025-09-03 18:27:50
9九游会: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周静(左一)向鲁兹后人介绍《为了正义与公平——武汉抗战中的国际友人特展》。 (何宇欣 摄)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全新打造的基本陈列《英雄城市 抗战烽火——武汉抗战历史特展》重磅亮相。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重磅推出基本陈列《英雄城市 抗战烽火——武汉抗战历史特展》。连日来,入馆观众络绎不绝,1945年各大报纸关于日本投降的新闻标题和多国语言书写的“日本投降”组成的“V字胜利墙”,更是吸引各地观众驻足打卡。
场馆内,一件件文物、一份份史料、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复原场景及大量声光电多媒体设施,连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本身,立体生动诠释着“英雄城市 抗战烽火”的内涵,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武汉江岸区长春街57号,一座坐落于繁华市井的庄重小楼,正是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机要密码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馆长周静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是全民族抗战初期,中国在国统区武汉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被誉为“抗战烽火中的一面旗帜”。在这里,周恩来、博古、董必武、等人代表中国与进行谈判,宣传、维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倡导下的“七七献金运动”,规模与效果空前,50万民众5天献金百万法币。由周恩来领导、郭沫若任厅长的“三厅”组织并且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动辄举行几万人、十几万人的集会,冼星海指挥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起到了宣传动员群众参加抗战的作用。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积极为八路军、新四军筹备粮饷和各种军需物资,动员群众抗战,输送大批爱国青年赴延安和抗日前线。据不完全统计,单是从武汉输送到延安,或是由延安派出来到武汉,然后再赴外地工作的,前后不少于7000人。“1938年钱远镜抄录的董必武写的介绍他去抗大学习的便条,正是武汉八办作为向延安输送爱国青年的‘红色枢纽’的鲜活证明。”周静说。
1938年,中央长江局国际宣传委员会及下设的国际宣传组在武汉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内外事机构。当时的武汉八办堪称“国际客厅”,在这里,周恩来等人会见了一大批国际友人和外国政要,广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中国的抗日救亡主张,使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援助。
展览是博物馆的灵魂。该馆秉持“政治的高度,视野的宽度,历史的深度,人文的温度,学术的厚度,创意的角度,制作的精度,市民的热度,影响的广度”的金标准,在专家们的倾心指导下,勠力同心,独具匠心,制作精心,不负苦心,高质量筹备建设基本陈列《英雄城市 抗战烽火——武汉抗战历史特展》,展览分“共赴国难、中流砥柱、大江洪波、敌后抗战”四个单元,以文物、图片、复原场景、多媒体互动等方式立体展示抗战烽火,亮点纷呈——
提高政治站位,秉持正确史观。“展览凸显中国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现‘大武汉1938’的历史地位。”周静介绍,展览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清楚地证明了中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同时,展览凸显地域特色,以物证史,着力展现中央长江局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武汉所作的工作及贡献。
盘活“库存”,以物证史,文物无言,历史有声。展览系统梳理馆藏文物,大量此前未展出的珍贵史料及文物首次与观众见面。如,抗战时期孩子剧团演出歌单、纪念章,冼星海1937年在武汉创作的《战时催眠曲》手稿原件、《海星歌咏队队歌》歌单(复写纸版)等,均系首次展出。
突破有限空间,营造沉浸式观展。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展线件,场景8个。展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有限空间,呈现“武汉献金运动”“抗战扩大宣传周”“生活书店”“侏儒山战役”等经典场景,“展中展”、逐笔书法、抽拉装置、互动打卡等,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旨,去年以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结合抗战主线、本地史实和资源禀赋,策划推出多个抗战主题精品展览。通过真史真人真事、实地实景实物,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生动展现波澜壮阔的武汉抗战及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
该馆精心打造的原创临展《为了正义与和平——武汉抗战中的国际友人特展》,撷取在武汉有过重要活动、产生过重要影响的20余位国际友人代表,以“忠实报道、救死扶伤、并肩奋战、正义之举”四部分真实反映了他们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作出的贡献。许多鲜为人知却又值得铭记的故事首次以展览形式宣传,凸显中国领导的正义事业“大道不孤”,国际友人对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展览引发广泛关注,韩国驻武汉总领事河成柱、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市长菲尔·梅杰、美国“粉红色主教”鲁兹后人等外籍人士及多国在汉留学生纷纷入馆参观。展览及配套活动,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湖北日报、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等报道70余次,多次登上“学习强国”。
其中,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向点赞的中新友谊开拓者路易·艾黎致敬——新西兰市长在汉贴上一枚“和平鸽”》,报道与《习谈治国理政》中提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中的“和平性”高度契合,获各方好评。
这些展览及配套活动,让观众深刻了解到中国在武汉抗战时期发挥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红色武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凸显武汉历史上与今天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让红色印记“活”在当下。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是在旧址上兴办的纪念馆,自1979年开放至今已有46年。2025年实施的旧址复原陈列提升项目,在充分保护文物建筑主体的基础上,丰富物件摆设、提升家具陈设、优化陈列布展,对旧址一至四楼12间房间做全面升级,以求最大限度还原旧址历史风貌,增强旧址历史信息,提升旧址观赏性,以崭新面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复原陈列提升是对建馆初期馆藏资料的全面挖掘梳理。“八办老同志口述资料”、尤里斯·伊文思拍摄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罗伯特·卡帕1938年在汉拍摄的历史照片及珍藏的历史照片等系列文字、影像资料被重新整理,确保展陈从整体到局部都有史可依。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本身就是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复原陈列提升修缮过程中,布展人员以细致入微的态度,不仅解决了一些遗留问题,还采用多种手段对原有展品做修复,并加强保护。
为增强复原陈列亮点,增添个性化设计,复原陈列提升重点布置了两个主题房间。旧址二楼的会客室是中央长江局领导人接见各界抗日爱国人士、国际友人、海外侨胞和新闻记者的地方。现复原房间以尤里斯·伊文思拍摄的影片《四万万人民》和历史图片等影像资料为基础,复原了1938年中央长江局领导人在此开会的场景。旧址三楼会议室是当时八路军办事处和长江局机关人员召开会议的地方。复原陈列提升将此布置为1938年孩子剧团欢迎会的场景,向当年的小团员致以敬意,希望观众在参观中进一步激发顽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
复原陈列提升在严格考究史实资料的基础上,增设多处多媒体互动设施,让观众增强身临其境之感。如,二楼会客室墙面悬挂电子屏,播放中央长江局开会的历史影像。四楼机要科门口,复原30年代复古电话机,观众拿起听筒,就可聆听历史的回响。四楼电台室增加收发报机声效互动设备,观众可亲身体验电台室工作的紧张氛围。
周静表示,此次复原陈列提升项目,旨在重新挖掘和展示文物建筑主体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让革命旧址“常读常新”。不仅要把观众“请进来”,更要把观众“留下来”,让观众更直观、更深入地感受复原陈列的真实性,感受全民族抗战初期中国人在这里工作生活的整体氛围。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礼赞英雄,去年以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精心策划、举办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抗战主题纪念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参与,形成规模声势和整体效应。
“穿越时光文化之旅,感受抗战遗址今昔”“‘以你的名字再相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清明祭英烈”“重走英雄路——我在武汉寻城迹”“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系列活动……根据《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有关精神,该馆打造的“红色江城任我行——武汉抗战遗址City Walk”系列红色研学课程,荣获2024年度湖北省文博系统十佳研学案例推介活动优秀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名单。系列活动深挖历史资源,盘活遗址遗迹,以城市漫游方式开展深度体验,吸引众多大中小学生和人文爱好者追寻英雄足迹、丈量红色沃土。
近年来,该馆致力于探索抗战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路径,充分的发挥红色场馆资政育人功能,整合多方资源,创新“馆校协同”模式,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层次地融合,让伟大抗战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清明前夕,联合武汉市第六中学上智校区举办“诗词里的抗战记忆,清明班会上的红色传承”主题活动。学生代表重温入队誓词,铿锵誓言回荡会场。
七七事变纪念日,举办“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沉浸式诗歌朗诵会,用“情景演绎+诗歌朗诵”的方式,打造别开生面的“纪念馆里的思政课”。
国庆节前,联合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举办“祖国,您好!”抗战红色歌咏会,邀请大中小学生演绎红色经典曲目,为祖国母亲献礼,并以歌咏形式与1937年武汉美术歌咏火炬大会相呼应。
元旦,配合原创临展《刀锋印记青山如故——武汉抗战木刻版画艺术展》,推出“铭刻历史共传承 巧手同迎新征程”主题活动,邀请工业版画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带领20多名中学生,感受红色文化与非遗技艺的巧妙碰撞。
中秋,精心策划“红心向党迎中秋”文艺惠民晚会,通过湖北小曲、相声表演、古筝表演、汉服舞蹈表演、中秋歌曲演唱等活动,陪观众欢度中秋佳节。
传承红色基因,需要代代接力。近年来,该馆深挖武汉抗战历史资源,加强与武汉抗战亲历者后裔的联系,多渠道开展抗战实物、影像的征集工作。近期与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联合开启了“武汉文化抗战口述史”项目,计划将口述史挖掘成果转化为展览、短视频、沉浸式课堂等,让年轻一代通过亲历者的事迹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让伟大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武汉,始终是一座流淌着英雄热血、肩负着时代使命的城市,从1938年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到今日‘建成支点、当好龙头’的奋进号角,抗战烽火淬炼的城市精魂,永远可以让我们铭记和感怀。”周静表示,作为武汉唯一一家市直抗战遗址类专题纪念馆,该馆将继续深挖武汉抗战历史、讲好武汉抗战故事、擦亮武汉抗战品牌,从波澜壮阔的抗战史中汲取前行力量,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